我的青春我的舰

时间: 2024-03-06 21:36:43 来源: 欧宝直播球吧网

  一只海鸟在天空盘旋,拍着翅膀,落在一艘线条硬朗的银灰色战舰的甲板上。不远处,一级军士长肖迎春正眺望大海。

  今年,是肖迎春在兰州舰上服役的第16年。几乎每天傍晚,他都会到甲板上走一走。

  对水兵来说,大海是他们最常见的景色,熟悉到甚至有些枯燥。而对肖迎春这个反潜部门声呐技师来说,相比那个4平方米的战位,大海的风景总是迷人的。

  “班长,舰上的生活很枯燥,是什么支撑你在舰上待了这么久?”对话会上,新兵孙和磊好奇地问肖迎春。

  “战舰,是我的第二个家。2005年上舰,我在舰上待了16年,正好相当于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大学四年级的时间。”肖迎春深情地说,“人生有几个16年,又有几个青春的16年?我和兰州舰这辈子都分不开了”。

  走上一艘舰,在大海上开启自己的青葱岁月;告别一艘舰,与自己的青春挥手告别。在兰州舰上,还有许多像肖迎春这样的老兵。

  几年,十几年,老兵的汗水和泪水,都落在了这艘银灰色战舰上。这是兰州舰的青春,也是这些老兵的青春。

  “锵,锵……”隐约中,二级军士长姚增光听到一阵声响。近乎条件反射一般,他猛然起身,冲出门去。

  30米距离,用时15秒,姚增光以“神奇的速度”抵达了他的战位——柴油机舱。

  夜里灯光微弱,柴油机的结构在姚增光眼中熟稔得可以闭眼操作。经过紧急处置,他“手到病除”解决了机器突发的小故障。

  “幸亏来得及时,再晚就要有烦啦。”姚增光半开玩笑地对值班员王梓豪说。

  回到宿舍重新躺回床上,姚增光已经记不清这是他今夜第几次从睡梦中惊醒。在他的记忆里,这样的夜晚还有很多。

  为了保证柴油机的运行安全,姚增光的房间在离柴油机舱很近的地方。在外执行任务时,他几乎每晚都听着柴油机的声音入眠。当柴油机发生故障、发出杂音时,他时常会从睡梦中惊醒。

  对姚增光来说,锤子敲打气缸壁的声音就像闹钟一样,而那条通往柴油机舱的路是他最熟悉的路。

  当柴油机的声音在姚增光睡梦中响起,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拨动着一级军士长肖迎春的心弦。

  “海浪、鸟鸣、海底各种生物……我这辈子听过无数种声音,但最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是家人的声音。”肖迎春说。

  几个月前,肖迎春2岁的孩子突患急症,而他正在舰上执行任务。单位特批肖迎春回了一趟家。任务紧急,肖迎春回去几天就主动归队,家里只留妻子照顾孩子。

  “手术顺利,孩子平安无事。你放心吧,家里有我。”电话那头,妻子握着病床上儿子的手,声音温柔。电线岁的肖迎春用粗糙的手掌悄悄抹去泪水。

  如果说家人的声音始终藏在老兵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那么各种潜艇的回声则总能触碰到肖迎春最敏感的神经。

  听音判型,是声呐兵最难掌握的一项本领,水下目标的大小、形状、质地不同,对声波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也各不相同。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听音训练的时候,嘈杂的声波不断“轰击”着他的耳膜。“这就逼着你必须要学会在耳朵里装一个‘筛子’,把没用的声波都过滤掉。”肖迎春说,耳功不是靠一时练出来的,而要反复听、反复练,只有把各种声音“刻”在大脑里,遇到情况时才能以最快速度作出准确判断。

  一次海上对抗演练,刚开始不久,有关部门通报:发现疑似潜艇目标。肖迎春心中一紧,继续坐在听音台仔细侦听。“此目标不是潜艇,而是高速游动的鱼群!”他根据丰富经验做出肯定判断。随后,指挥员调整编队队形重新搜索目标。终于,在经过仔细搜索后,肖迎春听到了熟悉的金属信号回音,把这条“大鱼”牢牢“网”在自己手中。

  当记者问起一级军士长张达胜,他给了记者一份海图,上面标记着遍布全世界的40多份水文记录。每份记录中,夏季的海温都各不相同。

  同一季节的海水,40多份温度记录。作为信号班班长,对张达胜而言,海水的温度就是最明显的信号——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到过世界上40多个不同的海域。

  “我去过海水温度最高的地方是吉布提,大概36摄氏度。温度最低的是俄罗斯,6摄氏度左右。”张达胜说。

  吉布提与俄罗斯之间的温度相差30摄氏度。海水温差的背后,是张达胜在世界留下的足迹,也是兰州舰16年来的航迹。

  张达胜还记得,24年前第一次来到海军舰艇时,他最羡慕的是韶关舰的战友。当时,韶关舰将执行出访南美的任务。看着战友跟着韶关舰驶向世界,他将这份羡慕埋在心底。

  如今,张达胜不再羡慕任何人。入伍24年,在兰州舰上待了16年,他走过了大概40个国家。

  16年,让一名跟陌生人说句话都要措辞半天的腼腆战士,成长为一位能用英语跟外国人侃侃而谈的“牛人班长”。

  张达胜上舰之初,兰州舰参加中外联合军演还需要配备专职翻译。随着兰州舰常态化执行远航出访任务,舰上掀起一股学英语热潮。从士兵到军官,从值更官到舰长,每个战斗岗位一定要通过英语考试才能上岗。

  2016年联合军演,已年近不惑的张达胜,整天捧着英语书“啃”个不停。“我们要努力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国海军多交流,兰州舰才能走得更远。”张达胜说。

  在随兰州舰远航的旅程中,让张达胜记忆最深刻的海水温度是23摄氏度。那是2010年某个夏日傍晚索马里海域的水温。

  那次护航任务,兰州舰把商船护送到安全地点后准备返航。正在驾驶室进行例行水文记录的张达胜,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欢呼声。

  抬头一看,商船主甲板上,20多名船员身着橘黄色救生服,整齐列队,向兰州舰官兵招手欢呼。船上“我爱你,祖国!”“感谢中国海军护航”等横幅随海风飘扬。

  “那一刻,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平时繁杂的工作一下子有了意义。”张达胜说,“这是独属于中国海军的荣誉感。”

  如今,每当张达胜在驾驶室值班时,都会想起那天的场景。那些欢呼和横幅给他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知道人们戴在脖子上的玉,温度是多少吗?”张达胜笑着问记者。常年和世界各地的水文记录打交道,他对各种温度“信号”非常敏感。在距离三亚近1000海里的四川内江,张达胜15岁女儿的脖子上,戴着一块浅绿色的玉。这块玉,是张达胜在一次离家执行任务前送给女儿的礼物。

  “贴身佩戴的玉石,温度一般在23摄氏度左右,几乎和那次护航任务区域海水的温度一致。”农历八月十五,不管值不值班,张达胜都会站在驾驶室,看看外面的月亮。

  透过驾驶室的玻璃,月光如水。这样的月色,总能让张达胜想起女儿胸前那块玉。

  张达胜去过的海域有冷有热,但是最让他无法忘记的温度,定格在23摄氏度——那是军旅人生价值的温度,也是远方家人思念的温度。

  身为导弹班班长,导弹发射是董晨许看来最重要的事。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董晨许都会去甲板检查发射架完好情况。

  去年兰州舰执行任务,出海航行近270天。那些日子,董晨许几乎每天都去检查。

  每当董晨许去检查装备情况,起伏的海浪都会溅到他身上。他身上淡淡的海腥味就来源于此——那是大海的味道。

  手指轻触发射键,目光直视屏幕。清凉的控制室内,等待着发射命令的董晨许额头已有微微汗意。

  “导弹发射!”短促的命令打破控制室内的寂静。听到命令,董晨许立即按下发射键。某型导弹闪电出击,精准命中远处的目标。

  “身为导弹发射的操作者,虽然做好了各种预案和准备,但在未成功发射的时候,内心总是难以抑制地紧张。”董晨许说。

  “导弹发射后,很多人都来跟我握手,称呼我的手是‘金手指’。”回忆起14年前的场景,董晨许仍是一脸自豪,“只要导弹发射顺利,海腥味一样招人喜欢。”

  那次海上综合演习,上级计划在航行途中发射导弹。接到命令后,董晨许按照流程准备发射。没承想,可以发射的信号迟迟没有收到。

  没有犹豫,董晨许立即前往发射架查看情况。打开接电箱,密密麻麻的接线柱映入眼帘。看图纸,查电路,多年经验告诉董晨许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怎么办?不更换零部件,信号无法通过;更换零部件,时间又来不及。略微思索,董晨许迅速提出了巧妙的解决方案……董晨许的手上下翻飞,又快又稳,一番处理过后,控制器终于收到可以发射的信号。

  那淡淡的海腥味,是兰州舰给董晨许留下的青春味道。董晨许也给兰州舰留下一些属于自身个人的幸福味道。

  在舰上过年,大家都会在舱室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这时,董晨许会悄悄把几个“福”字贴在他分管的装备上。

  “我给装备贴福的时候总是会避着别人,我怕别人说我矫情。”董晨许有些不好意思。

  在董晨许心里,兰州舰是他另一个家,这些装备早就是他的“家人”了。他想用贴福这样的形式来表示对“家人”的祝福,为这个家祈福。

  “我在这个舰上16年了。16年来,我很少能够回家去为家里贴上‘福’字,更多的是在舰上贴‘福’字。”董晨许说。

  在兰州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董晨许一样的老兵。兰州舰载着老兵远航,老兵陪着兰州舰成长。声音、温度、味道……老兵青春记忆里的那些细节,总离不开兰州舰。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

  痛风发作是由于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关节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不仅如此,在科普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还会结合直播与短视频两种形式,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世界互联网大会“算力网络”专题论坛:“算力网络”为智慧世界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算力方面的相关需求迅速增加,各国竞相发展算力产业。作为算力主要载体,算力网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地质工作者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七鳃鳗化石,其身形细长如鳗鱼,口如吸盘。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张江永研究员鉴定为孟氏中生鳗。

  29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时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基本实现航空出行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核心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运营。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药物通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小组发现,经过仔细修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松弛素-3分子,可降低治疗这些疾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

  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需求激增。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时候的温度、安全性仍是制约其逐步发展的瓶颈。

  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近期,因为“义乌老板娘”可以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介绍自家商品,人们再次被这个号称“世界超市”的贸易重镇所震撼。

  “去年玉米大丰收,今年又包了300多亩地,咱盘算着,也‘整’台机器,起垄、播种、侧深施肥都好使,早点为春耕做个准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

  以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