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书斋与产业的“任督二脉”

时间: 2023-11-15 00:46:24 来源: 欧宝直播球吧网

  梅力,是地处河北省廊坊市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大三学生,由他制作的一架高1.8米、长4米、宽6米的轻型固定翼飞机——华航一号,就停在学校的学生科学技术产品展示室里。得益于学校实行的降低转专业门槛的政策,使原本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梅力,如愿转到了机电工程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2014年该校有117名学生如愿转到了自己心仪的专业。

  创新机制,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使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未出校门便能进工厂下车间“接地气”熟悉生产、了解技术,应用能力极大的提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生侯永柱,现在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智能卡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谈起毕业三年后的体会,他说:“在校时参加创新比赛,参与教学仿真平台的构建,体会到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碰撞的乐趣。所有这些让我在工作岗位上很快进入角色,半年时间我就成为了生产组长。”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韩文仲介绍说,作为一所坐落于河北廊坊的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一贯的目标追求。找准定位、强化特色,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是学校在人才教育培训中首先明确的思想。根据学校的历史渊源、现有专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构建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经管、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等五个专业群,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专业体系。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创新与实践可谓“百花齐放”,其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就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到合作授课再到学生实习、毕业成绩评价,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要求各专业每年都要聘请5名以上企业专家进行合作授课。如飞行器制造专业聘请北京卫星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张斌讲授《精密与特种加工》课程,工业设计专业邀请北京正邦品牌策划公司代饶艳设计师讲授《广告设计与文案》课程等,这些合作授课课程,以丰富的信息量和实践案例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是华航开展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举措。2011年,学校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中国)共建了“华航-罗克韦尔实验室。2012年,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和利时工业自动化实验室成立。这个实验室采用的工业控制管理系统,是和利时公司集多年的开发、工程经验而设计的大型综合控制管理系统。这样的实验室华航每个院系几乎都有。

  冯登超是电控学院的一名年轻博士,2013年他被学校派到中国资源卫星中心挂职锻炼。这是学校正在推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半年中,他完成了高分1号卫星在轨测试任务及吉林洪灾遥感数据处理及国际宇航成员国卫星图集的翻译工作。回到学校后,他深入钻研航天遥感应用技术,2015年3月在国内率先提出低空空域飞行安全告警航图可视化设计的具体方案。韩文仲认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老师知道了一线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设计课堂内容,教给学生”。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做的工作。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下的功夫不小。学校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人民第二炮兵装备部等所属单位共建了13家实践基地,聘请了95名具有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务人员担任企业导师。每年学校给每个基地拨付3万元建设费,还给予每位企业导师每名学生3000元的培养费,学校和基地单位累计投入50万元用于研究生联合培养。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带来了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研究生冯晓鹏实习期间全程参与实习基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全自动SMT生产线培训、调试、试生产、工艺规范制定等工作,多年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了“亲密的结合”,毕业后他如愿留在了研究所工作。

  近三年来,学生经过课内外学习实践,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网络设计大赛、数控技能大赛、电子商务竞赛、英语口语竞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96项,获省级奖励200余项。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企业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首次统计就业率从始至终保持在85%以上。从2015年起,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8个普通本科专业被列入河北省普通本科一批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