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创作中的结构问题

时间: 2024-03-08 04:57:25 来源: 欧宝直播球吧网

  一个艺术或者一个媒介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我们拿这个能做什么,而是我们面对的边界是什么,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做不到的。

  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中国(渤龙)影视产业基地共同举办的“大师之光”第三期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在结束了来自美韩两国的三位导师的精彩课程之后,邀请到中国著名编剧、导演梅峰先生的课程分享。

  作为中国著名编剧,导演,梅峰先生2004年作为文学策划参与《紫蝴蝶》,该片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6年联合编剧《颐和园》,该影片入选2006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9年编剧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2009年法国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2年联合编剧的作品《浮城谜事》入选201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且影片入围台湾第49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并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2016年导演并联合编剧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改编剧本奖。

  一直不间断进行剧本创作,专业是世界电影史,并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国电影研究的梅峰先生,本次为青年电影人带来的课题是“关于电影剧本创作中的结构问题”, 结构是电影写作者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对于电影剧本的创作至关重要。

  从处理一个故事入手,对于电影来说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剧情、人物、立场,或者放到类型片里来说,类型的适应性(所谓的适应性,就是它跟它每个时代的观众,类型最重要的是在观众那里要产生一个对话和交流)。类型,有时简单说就是对成功模式的复制,不断的去复制就可以,这样对类型的理解,恐怕过于简单。

  一些编剧都会存在的问题,是对素材的不了解,或者不清楚素材对于一个电影剧本意味着什么。以电影《阳光小美女》为例,导演在前期会分门别类去给每一个人物找素材,动手写剧本之前,做素材搜集的工作做了一年多。当素材的搜集工作结束后,撰写剧本只耗费了十多天的时间。

  那么,结构对于电影意味着什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电影这个媒介?其实电影是靠叙事体来支撑的媒介,叙事艺术是电影艺术的主流。叙事艺术是电影艺术主要形态的支撑点,所以叙事形成这个系统或形成这个形态,它依赖的基本方法是蒙太奇。

  梅峰先生以小说叙事艺术和电影叙事艺术对比,加入电影观念的含义,最终阐释了电影这一媒介的特质。

  小说是通过文字向读者进行视觉唤起,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属于他们想象力培养出来的习惯。但是电影一旦变成作品,它只能给出一个途径,观众也只能接受一个现实,这是电影跟文学最大的差别。电影作为一套语言系统,所有的美学运动,都是为电影这个语言在拓展新边界。

  其次是关于电影观念,它所涉及的系统,一个是语言生成系统,一个是美学系统。语言生成系统,就是怎么样看待电影这套方法。电影人面对一部电影的时候,讨论什么是很重要的。语言生成系统和美学系统,是无论审视作品,还是尝试自己创作,一定要通过积累和学习,形成自己流在血液里的本能一样的东西。以大的国际电影节为例,无论是戛纳电影节还是柏林电影节,作为电影节的平台,他们第一步指认和确认的是影片的美学系统和语言生成系统。

  那么,强调电影观念的重要性是什么?比如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是指同一个时间线上,在不同空间里面发生的不同的动作,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把它们这些不同空间、不同动作剪在一块的时候,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幻觉,说这些动作是在同一个时间点发生的),它制造出一种幻觉效果,把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不同动作通过画面剪辑在一起,形成这些动作在准确的同一个时间点上,这是真正的电影性,也是电影这个媒介独一无二具有的特质。以著名导演希区柯克为例,他对于电影作为媒介的理解,是非常观能性的。这在他的多部影片中都能有所感受。

  在美学系统方面,梅峰先生从整个电影美学历史系统出发,对新现实主义、欧洲和好莱坞的三条不同美学线索进行说明。

  隐藏摄影机、非职业演员、现场同期声,都是新现实主义的技术标准,用这些作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元素,并形成属于自身个人的一套美学系统;欧洲的线索以法国为中心的,是最重要的写实主义美学来源,它是一直在向现实打开,它的摄影机、它的画面、它所表现的故事,它塑造的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物,或者涉及到价值观、意识形态系统的社会评价,它创作的态度永远向社会整个生活系统开放,这个是欧洲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好莱坞的美学是工整的,是利用了表现主义的一整套方法而形成的一套非常工整的、跟现实完全切断联系和保持隔绝的梦幻系统的制造者。

  在为青年电影人展示了电影美学历史、电影作为媒介的特质之后,梅峰先生以海内外不一样影片解读了“结构”以及其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怎么理解结构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电影在结构上没有经过仔细的设计,就没办法实现其轮廓感。电影是讲究轮廓感的,到底什么是轮廓感?具体说就是结构。

  好莱坞经典的三幕剧,似乎成为每个导师和编剧无法绕开的话题。古典电影,以好莱坞电影为例,绝大多数都是三幕剧。但是古典电影的三幕剧,就像古典电影所有的技术方法一样,它不以提示技巧本身为出发点的。古典电影所有的方法都是隐性的,让观众觉得舒服,把技术的层面降低到最好你看不见,这是古典的方法。梅峰先生以经典影片《双重赔偿》作为范例,为青年编剧、导演进行了三幕剧结构解析。在解构结构的同时,梅峰也给出了青年电影人关于创作者的建议:作为创作者,去发现或者选择一个最对自己最合适的风格或者是方法因人而异,要通过个人的写作、不断地尝试慢慢习得。同时,一个电影人如何去找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创作的出发点,也至关重要。

  在梅峰先生涵盖电影史、经典案例分析对剧本结构可以进行解析之后,也为本期研习班的青年编剧、导演提出了以“家庭纠纷”和“劳资关系”为主题的剧本分组练习。在场的200名学员自由分成16个小组,激发每个人的创意,在团队协作之下完成了不一样、情节,风格各异的命题创作。

  梅峰先生也为每组学员作品分析并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他以《双重赔偿》和《消失的恋人》这样经典作品为青年电影人的剧作创作指明了思路和方向。他坦言16组作品在叙事和结构部分与新闻报道无法区分的问题,如果不学习《双重赔偿》和《消失的恋人》这类影片非常了不起的剧作的方法,仅仅有头有尾地讲一个故事。跟一个社会性事件的新闻稿没有区别,跟《南方周末》的新闻深度报道也没有区别。这也是剧本创作电影性的部分。

  同时,他也为学员正视了好莱坞体系及其体系下所产出影视作品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的地方。

  大家往往对好莱坞体制内的作者有所误解,认为他们好像是被动的、被限定发挥的,会因为创作商业片、类型片这样的类型而具有天然局限。但恰恰是这个局限,使一些导演在好莱坞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好莱坞给导演非常大的空间,用新技术带来观众新的感官刺激,以此来覆盖市场和占有市场是好莱坞一直在做的事情。好莱坞的传统,一定要看其做得最好的东西,这可以给国内电影人非常多的启发的,因为它告诉你讲述故事的效率。比如欧洲的方法指出故事背后的社会深意或者文化深意,那好莱坞就是在讲述故事的效率,以及怎么样控制观众。

  从好莱坞到欧洲电影市场,从享誉海外的知名电影人到不断成长的青年新秀,好的结构是好电影的骨骼,也是创作者时刻铭记的关键。